三少四壯集-旅食東勢

中國時報【王浩一】東勢小鎮的美食發展與中橫公路開發息息相關。當重口味的油香鹹客家風味與以麵食、牛肉料理為主的外省菜色,兩者碰撞後,產生獨特的東勢口味。認識東勢,要先認識整個大台中地形:東半部為雪山山脈南端,雪山主峰在台中,海拔3886公尺,是台灣的第二高,日本時期稱它為「次高山」,當年還在山頂設有「次高神社」。主峰東側有一處台灣海拔最高的冷杉純林,稱之「黑森林」。主峰西坡下、翠池附近則有一處玉山圓柏純林,碩大的柏樹年齡可能在兩三千年以上。這些,可能都不是你認識的「東台中」,這一片的山林隸屬「和平區」(合併前的和平鄉),占整個台中市面積的47%(幾乎等於一個彰化縣的面積),人口僅有一萬出頭,以泰雅族與客家人為主。東勢小鎮,則位於東半部雪山山脈與西半部平原之間的銜接處,大安溪蜿蜒而過小鎮,東勢市區則在大安溪的沖積河床平原處。台8線(中部橫貫公路)的起點也在東勢,從平地一路向東,到三千多公尺的合歡山,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。中橫的歷史始於1914年,當時是日本人「理番」道路,1935年完成,道路由埔里、霧社經合歡山,直達太魯閣、花蓮,命名為「合歡越嶺道路」。光復後,1966年蔣經國(退輔會主委)親自率隊,踏勘日人擬開闢之中線。1967年再率隊自谷關入山,由西向東,對北線做最後一次的勘驗。當年七月七日成立「橫貫公路工程總處」,負責開路、規劃、建造、鋪路等工程事宜,公路東西兩端同時開工。此工程動員了一萬多位退伍的榮民,因此東勢小鎮,許多外省籍榮民老兵成了新移民,也帶進了大江南北的飲食口味。東勢小鎮的美食發展與中橫公路開發息息相關。這些大量的大江南北新移民,加上當地人數最眾的「客家原住民」,東勢地區隨即發展出融合外省與客家兩種族群的美食,也形成了著名美食街。當重口味的油香鹹客家風味與以麵食、牛肉料理為主的外省菜色,兩者碰撞後,產生獨特的東勢口味。東勢第三市場,位在小鎮豐勢路中盛巷。第三市場不賣菜、不賣肉,只賣熟食小吃,是許多東勢人的童年回憶。早期市場水果攤和小吃店前後分庭抗禮,從衛生所旁進入中盛巷,通過了兩邊熱情吆喝的水果攤,就可以看到幾家小麵館了,仇媽媽山東餃子館是其中之一。「仇媽媽」手工水餃皮偏厚,這是早年的傳統厚度(現代人多改吃麵皮較薄者),容易吃得「粗飽」,咀嚼感十足。豬肉內餡很飽滿,豐饒鮮美,裡頭還摻了芹菜末,清爽的芹菜讓肉汁內餡更加適口。因為水餃皮厚不爛,嚼勁Q綿,非常適合點食「牛肉湯餃」,內有八顆水餃(個子不小)又兼有腴香不膩的牛肉湯佐食。店家也提供陽春麵,有湯的乾的選項。陽春湯麵真的很陽春,不加肉臊,純粹是醬味湯頭取勝,幾株青菜與些許豆芽,這是早年老兵的基本料理。至於乾麵部份,不是麻醬而是陳年滷醬,家常麵條,拌了滷醬即是最初的麵食原味,純粹簡單,麵香味腴,點食搭配酸辣湯,即是人間最簡單的美味。然而,我總想起早年篳路藍縷的榮民(榮譽國民),那些離開大陸家鄉的青年軍,當老兵退伍後,他們再用血汗打造全長190公里的中橫,以人力一錘一斧開鑿的故事。

新聞出處---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三少四壯集-旅食東勢-215006023.html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kajens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